台海問題、南海問題、香港問題、新疆問題⋯⋯中國近來在國際社會日益孤立,上個月又爆發前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權勢性侵女網選手彭帥的醜聞,為明年2月的北京冬奧蒙上厚重陰影,許多人權組織呼籲世界各國抵制。美國政府6日宣布對北京冬奧進行「外交抵制」,亦即美國運動員參加比賽,但是美國官員將全程缺席。
拜登(Joe Biden)總統先前就已預告這項「外交抵制」(diplomatic boycott)行動。白宮發言人莎琪(Jen Psaki)6日表示:「有鑑於中國持續在新疆犯下種族滅絕、反人類罪行以及其它踐踏人權行為,拜登政府將不派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出席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和帕運(Paralympics)。但我們百分之百支持美國代表隊的運動員,將在國內為他們加油。」
觀察重點:其他國家是否跟進抵制?現在國際社會高度關注,在美國帶頭示範之下,其他國家——尤其是日本、南韓、加拿大與西歐國家——是否會干冒「讓北京不開心」的風險而跟進「外交抵制」?果真如此,對照北京冬奧主題口號「一起向未來」(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),恐怕會讓北京當局相當難堪。
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日被記者問到是否跟進時說:「將綜合考慮奧運及對日本外交的意義,從國家利益的觀點作出自主判斷。」官房長官松野博強調:「現階段什麼都沒有決定。」外相林芳正一則表示:「將在適當的時間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作出判斷。」
2008年南韓平昌冬奧,美國政府由時任副總統彭斯(Mike Pence)代表出席。2020年東京奧運(2021年舉行),第一夫人吉兒・拜登(Jill Biden)出席開幕式。近來美中關係、歐中關係緊繃,如何應對明年北京冬奧也成為各國外交政策的燙手山芋。